北京市某著名学府的一位教师,请来本校劳服中心装修队按装吊灯,本来只须二三十元的活计,却被索要300多元。该教师一时愕然,请教其故,答者振振有辞地说:“你这盏吊灯价格是300多元,如果我们在按装时碰破了,不是要赔你300多元吗!”看着膀大腰圆的装修工,这位教师一时哑口无言。类似情景并非绝无仅有,不少知识分子都曾有亲身经历。一个搞装修的包工头不无得意地说:“知识分子最好蒙,你‘宰’了他,他还不迭声地感谢你”。更有些挂名高校内的包工队专门宰本校的知识分子,名之曰:“兔子专吃窝边草”,而且屡试不爽。
这些人为何专拣知识分子开刀,原因就是他们揣摸到了知识分子的一些弱点。
知识分子对价格行情和产品质量不甚了解,容易蒙混。一般来说,由于知识分子长期与书本和实验室打交道,很少光顾商场,更没有时间去了解和比较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因而对市场行情所知甚少,特别是对家庭装修和家具等开支较大且价格极不规范、较多欺诈和陷阱的领域更是茫然,极易落入圈套。副研究员胡某在一处家具城花了13000元买了一套标价18000多元的卧室家具,自以为讨到了一个绝大的便宜,然而不久一位同事仅用了8000元,便将同样一套家具请回家中,胡某方知自己吃了一个大亏。某大学教师谢某买的厨房柜,讲好材料用中密度板,然而厂家送到家里的厨房柜用的却是刨花板;谢某当时心中也有疑惑,禁不住厂家如簧巧舌,谢某竟信以为真,最后还是内行人点拨,谢某才如梦方醒。至于居室装修价格更是一个无底洞,多收一、二万元那也是坑你没商量。
知识分子爱面子,不愿斤斤计较,也往往是上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思想熏陶和影响,历来耻于言利,既不明行情,又不屑于、也不善于讨价还价,任由别人漫天要价;吃亏后因不愿拖延时间,耗费精力,很少去消协讨个说法,更鲜有人走上法庭去要公道。而有的人正好利用了知识分子的这种心态,一句:“您一个大知识分子还在乎这点小钱”,便堵住了讨价还价的嘴。于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等便畅行无阻了。
也有些知识分子性格软弱,遇有不讲理的人往往处处退缩,打掉门牙肚里吞,以求息事宁人。由于现在家具及装修市场甚为混乱。有些人往往在软刀子宰人不成后,便施以人身威胁。某报社编辑与一装修队订约装修新分到的房子,却不料该装修队将其中封阳台一项转包给三河县燕郊一个农村装修队,结果封的阳台材质低劣,四处漏风,该编辑要讨个说法,结果讨到了一句:“当心我废了你!”有一位教师装修房子,因价格与质量问题扯皮,该装修队竟在其家中住了十多天,赖着不走。更有甚者,一装修队在雇主已付清款项后,仍纠集一伙人手持器械找上门去要求追加施工款。一般来说,知识分子既无力也无时间与其纠缠,倒不如破财免灾,以求平安是福。
一位社会学家认为:为了切实保障知识分子的合理消费权益,除了需要国家加强市场经济立法,整顿市场秩序外,知识分子也要挺身而出,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消费权益。
据某消协人士介绍,以前知识分子投诉率很低,近年则有所上升,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在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及时投诉到消协,在消协的帮助下,追回了自己的权益。一位教师花了1万元买的家具因材质不符,说是用的楸木。其实用的是松木,与厂家多次交涉无效后,这位教师找到消协,在消协的协助下,终于退货。这位消协人士说,在他们接受的投诉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与知识分子有关,并大多能得到合理解决。取得消协的帮助,是知识分子在自己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首先就要想到的。
消协人士劝告: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知识分子要了解《消法》,掌握法律武器;同时也应多了解一些市场行情,才能少上当,避免更多的麻烦。